紫外光加速耐候試驗機的操作是一個嚴謹而系統的過程,從準備、運行到評估,每一個環節都直接影響著測試數據的科學性與可比性。嚴格遵循標準操作流程,不僅能高效地預測塑料材料在真實環境下的耐久性,為產品配方優化、質量控制和壽命預測提供關鍵依據,更是連接實驗室研究與現實應用的重要橋梁。
一、試驗前的精心準備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充分的準備工作是成功試驗的第一步。
1.試樣制備:
根據測試標準(如ASTMG154、ISO4892等)制備標準尺寸的試樣。
確保試樣表面清潔、無劃痕、無油污,并具有代表性。
如需評估顏色或光澤變化,需在試驗前使用色差儀或光澤度儀測量并記錄初始數據。
2.設備檢查與校準:
檢查設備:確認試驗機內外清潔,無殘留物。檢查紫外燈管是否在有效使用壽命內,如有老化或黑化應及時更換。
校準傳感器:確保輻照度傳感器、黑板/黑標溫度傳感器以及箱內溫度、濕度傳感器均已按計劃進行校準,保證數據采集的準確性。
檢查水系統:確認用于冷凝階段的去離子水或純凈水儲備充足,水路暢通無堵塞。
3.程序設定:
根據產品應用領域和測試標準,在控制面板上設定相應的測試循環程序。一個典型的循環通常包括:
紫外光照階段:設定輻照度強度(通常為0.35-1.55W/m²@340nm)、測試溫度(如60℃)及持續時間。
冷凝暗周期:設定冷凝溫度(如50℃)及持續時間。此階段通過加熱水箱產生水蒸氣,在試樣表面凝結,模擬露水侵蝕。
二、紫外光加速耐候試驗機試驗中的規范操作
準備工作就緒后,即可開始正式測試。
1.安裝試樣:
將制備好的試樣牢固地安裝在樣品架上。確保試樣之間留有適當間隙,以保證空氣流通和冷凝水均勻分布,避免相互遮擋或接觸。
關閉試驗箱門,確保密封良好,防止紫外光泄漏和溫度/濕度波動。
2.啟動測試:
再次確認所有參數設置無誤后,啟動設備。
設備將自動按照預設程序運行。初期應密切觀察設備運行是否平穩,各參數(溫度、濕度、輻照度)是否迅速達到并穩定在設定值。
3.運行監控與記錄:
定期巡檢:每日至少巡檢一次,記錄設備的實際運行參數,并與設定值進行比對。
異常處理:如遇停電、設備故障等異常情況,應立即記錄中斷時間及狀態。恢復后,需評估是否繼續測試或重新開始,并在報告中注明中斷情況。
燈管維護:紫外燈管會隨時間衰減,需嚴格按照設備手冊或測試標準的要求,定期進行燈管旋轉(如為多燈管系統)或更換,以確保輻照度的均勻性和穩定性。
三、試驗后的評估與收尾
測試周期結束后,系統將自動停止。后續工作同樣至關重要。
1.取樣與恢復:
佩戴防護手套,小心打開箱門,取出試樣。
將試樣在標準實驗室環境(如23℃±2℃,50%±5%RH)下放置一段時間(通常為24小時),使其狀態穩定,以便進行準確評估。
2.性能評估:
使用與試驗前相同的儀器和方法,對試樣進行全面的性能檢測,主要包括:
表觀性能:顏色變化(色差ΔE)、光澤度保持率、表面是否出現粉化、開裂、起泡、斑點等。
力學性能:拉伸強度、斷裂伸長率、沖擊強度等,與未測試的空白樣進行對比,計算性能保持率。
化學結構:必要時可通過FTIR(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)分析分子鏈是否發生斷裂或氧化。
3.數據整理與報告:
匯總所有測試數據,對比試驗前后的變化。
撰寫詳細的測試報告,內容應涵蓋:測試目的、采用標準、設備型號、測試條件、試驗周期、試樣初始狀態、測試后狀態、性能評估數據及結論。
4.設備清理與維護:
清潔試驗箱內部和樣品架,清除殘留的試樣碎片和水垢。
排空并清潔水槽,以防滋生藻類或堵塞。
關閉設備總電源,做好日常維護記錄。